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读经”是怎么炼成的——一位读经老师的教学实践及心得

2016-07-03 刘娟娟 蓁谦学堂

编者语

这是一位初上岗的读经老师带领一群皮孩子们读经的故事,在短短的几个月他们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是孩子们成长了,老师的收获更多!点点滴滴让人感动!这是就是教学相长,这就是做读经老师的幸福!

此次书院参访,与2015年元旦北京几个学堂的参访又很不同,当时在《读经》杂志工作不到半年的我只是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想要了解学堂的学习和生活,当时对于“老实大量”和“蒙朴吟”还有一些懵懂,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只觉得自己就是应该坚持“老实大量”。记得当时伯毅老师问我此行原因,我答不出来,伯毅老师说,“因为你有热情。”大约也就是这样的热情吧。后来一年多的编辑工作,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3月曾在蓁谦学堂的生活则完全激发了我想要老实大量读经的信念,没有教学经验的我开始尝试当了一名陪孩子读经的读经老师。

“幸福读经”是怎么炼成的

——一位读经老师的教学实践及心得

文/刘娟娟

今年4月初涉教学,得蒙信任,立刻走上一线,至今已历时三月,时虽尚短,好在自己心所赤诚,又悟性尚可,在王教授的点拨和指导之下摸索出了一套简单的教学方案——如何“幸福读经”。

孩子们由当初的“讨厌读经”转变为“喜欢读经”,读经成为“快乐”的,我也由当初的简单的想要自己读,变成了如今真真切切觉得“读经很幸福”、“当读经老师也很幸福”。这是孩子们的成长,亦是我自己的成长。

教授言之:“因娟娟你脱胎换骨,所以孩子们也脱胎换骨了。”谢教授师恩!

(不过我的确年资太浅,故此方案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且还需后续继续坚持,只是对我个人而言是一套完整的实操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所以此文仅作为记录自己的成长,也可算作与广大老师同仁交流,可参考一二。)


困难风暴

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半自读班,只有6个孩子,我原本想着孩子不多应该比较好带,我也可以自己读;又因这些孩子有的读了10年,有的读了7年,有的读了4、5年,读经年份都算比较久了,我理所当然觉得这个班应该比较好带。


然而当我走进教室,深入课堂以后,我面对的情形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

孩子们的桌面摆放了各种各样的东西:铅笔三两支、被掰成几块的橡皮、笔记本两三本、卫生纸、转笔刀、水杯……桌洞里面更多,每一个物品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孩子们也会理直气壮地表示它们的“合理性”。很杂乱,好像又都很“必要”。

“集体抖腿”——我甚至有了“是不是孩子们都是如此?这样比较放松,读经效果更好?”的错觉;

“把小玩具带进课堂”——并且堂而皇之的放在课桌上;

“上课涂画”——记事本上画,书本上更是画得乱七八糟,而且都告诉我,“是以前画的”“是下课画的”;

“撕书”——把教材的边边角角一点一点揪下来,并且告诉我,“是不小心撕的”;

“读书声音小”——小到我坐到旁边也听不到,理直气壮告诉我,“我一直都是这么读的啊”;

“无论什么时候特别痒”——而且挠得时间很长,理直气壮告诉我,“我痒啊!”;

“随意下座位”——吐痰、拿卫生纸……每一次都有“正当的”理由;

“频繁地喝水”——水杯可以放在嘴巴里一分钟不拿出来,理直气壮,“我喝水啊”;

手、手指、指甲、嘴巴、鼻子、眼睛都可以用来做小动作,笔、书、本子、橡皮、卫生纸都可以用来开小差!

……

而且每一个解释都理直气壮,有理有据,令我无力反驳。

综合课堂表现,这些孩子们集体表现出比较差的专注力,极多的小动作,而且明显有不喜欢读经的课堂情绪,还有不愿意开口的孩子(8周岁),且都有各种各样的花招对付老师,集体表现出极度缺乏自信心。


此方明白了之前在蓁谦学堂时刘学艳老师对我说的:“你现在只是一个旁观者,不在老师的本位上,很多事情你都不能明白,培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的确是不明白该怎么做,只能严厉地对待他们,可是有的孩子听,有的孩子根本不听。听的孩子等我走过后依旧如故,不听的孩子则会直接顶撞我(或是翻白眼,或是用比较激烈的身体动作表示不满)。

我开始打手板,不过出于两方面的担心,打得比较轻,一方面我担心打太痛会伤害到孩子,一方面我又担心打太痛会导致孩子害怕我和怨恨我。主要也是想树立威信,当然觉得不打是最好的。我原本是这样想的。没想到,他们愈加无视我。

不过五天时间,我心力交瘁,陷入极端的矛盾和痛苦之中,每一节课只有70分钟我都难以坚持,我想不通,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教育实在是太难了。问其他带课老师,得到的回复是,“他们就是如此呀,你现在看到他们这样已经很好啦,以前的样子你是没有看到。”


“快乐读经”究竟是什么呢?教育究竟该怎么做呢?我是否会误人子弟呢?种种问题简直让我的神经快崩断了。我终于忍不住大哭了一场,而且有了不愿意再做读经老师的负面情绪。


向教授求救

孩子们的改变是在我拨通教授电话之后,我唉声叹气地向教授求助,我说,“我现在带一个半自读班,6个孩子。”

教授立即说,“那你应该很轻松。”

我无奈地说,“我觉得好难,一点都不轻松啊。太难了!”

然后我将孩子们的情况和我的方法一一说明,我说我怕误人子弟,教授立即说,“你现在就是在误人子弟。”

我告诉教授我自己是很想读的,但是现在我一读,下面就炸开锅了。教授说,“你现在肯定没有办法读,不过,我教你一个方法,以后你就可以读了。”

教授告诉我什么是“快乐读经”,并教我教学方法,“读经和背诵所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他快乐”“打要真打,爱要真爱,赞赏为一,打是其二,打是为了以后不打”“孩子是活的,人性是光明的,要多鼓励他,欣赏他,哪怕他后一分钟比前一分钟读得好你也要表扬他,他就会向上了”“允许孩子犯错,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是要立规矩,比如说第三次再犯就要打了,而且告诉他们毫不留情,很多孩子有过一次就不会再犯了”“戒尺永远不能丢”“尊师重道,每日都要行拜师礼”……(注:教授根据我的情况予以指导,认为这个方法现在最适合我和我带的这个班,不一定具有普遍性,特此说明。)


实践

我的教学实践分为四部分:整顿课堂纪律,纠正不良习性;不停地鼓励,提升孩子自信;更改读经方法,减轻孩子压力;更改作息,增加读经时间。

虽然后面会出现这个情况下去了,另一个情况又出来,但我全部都可以掌控了,这是后话。

实践的第一步从整顿课堂纪律和鼓励开始。

下午给教授打完电话后,我当即便制定了一份简单的班规贴在墙壁上,晚上就跟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讲规矩了。”然后很严肃地将班规大声念出来。核心就是将我已经看见的习性一条一条全部列出来,每条只提醒两次,第三次毫不留情打手板,实施“打要真打,爱要真爱”。

实施6天后,我又做了一个修订版,将班规补充得更加详细。

5月初,我又补充了10条。(注:后面根据作息的调整和其他的原因,对一些条例做了口头调整,没有再专门写出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四节课,上午、下午、晚上先行礼然后强调一次规矩,两天就见效了,孩子们读书状态一下子就好起来了,让学堂其他老师走过都觉得,“哇,你好了不起。”

有个女生的鼻梁很塌,总是鼻子眼睛一起动,并告诉我“老师,我真的控制不住”,后来被纠正,鼻梁居然慢慢变高了。有几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用舌头舔上下嘴唇,都舔破了,流血了,还是舔,也告诉我“控制不住”,后来一律算作小动作也给纠正了。

有个女孩子简直不得了,上课就是要弯着脊椎趴在桌子上,极爱抖腿,精神状态很差,脾气也很差,慢慢纠正后,读书状态好起来,精神也好了,而且面颊也红润,竟然变漂亮了。其他的同学跟我说,“最近她对我很好,以前脾气可大了,现在变温柔了。”

(还有其他的,此处不一一列出了,仅以几个个案证明此法的实效性。)

整顿课堂纪律,纠正习性我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独列出每一条“不可以”,每一条提醒两次,第三次毫不留情打手板一下,第六次再打一下,孩子们开始明晰了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事情;第二阶段,习性纠正得差不多以后,大家专注力也提高了,对于课堂也喜欢起来,然后我又将每一条“不可以”合并记过,犯错累计提醒3次,3次以上每多一次打手板一次,此时把不自觉的习惯再予以纠正;第三阶段,把提醒的次数再减少一次,即第3次毫不留情打手板一下。(调整后基本也不用再打。)

关于我之前担心的毫不留情打手板“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以及“孩子会不会怨恨我、害怕我”,而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这种事情。首先规矩立好了,讲明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所以也允许犯错,只是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希望以后尽量不要再犯,次数到了打板子是自己不能改正而需要老师帮助改正的方法。(此法建立在老师心中一定是坚定“人性是光明的,是向上的”的信念,而且一定要“相信孩子一定会改正”。)而且每一次调整和改变全部都事先慎重地提出,每一次记过都记录在册,每一板子都打得光明磊落。其二很重要的是这一板子后面的发心,老师是怎样的发心,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每一板子我都希望孩子进步,下次不要再因此挨打。

刚开始在课堂上打,一板子下去眼泪直接出来,我会给一分钟的时间给挨打的孩子调整情绪,让他哭。一分钟后重新开始读,情绪很快就收起来消失在读书声中。(对其他孩子也很有震慑力。)后来,就在下课后念记过次数,次数超了的孩子居然很开心地跑过来找我“领”板子,我笑了,就问:“挨板子你都这么开心啊?”得到孩子的回复是,“次数超了,该打。”挨完打后,甩甩手,用另外一只手摸一摸,就很开心的跑出教室了。

其实反而是我,每一板子打下去都困难,每一板子都好像“啪”一下打在我的心上,每打完我都特别的心疼,有时候眼泪都会流下来,只是从未让孩子看见过。

比较集中的打是在讲明规矩最开始的两天,后面调进来的孩子也是,基本每一个孩子都挨过了一板子,大部分的孩子在挨了一板子后犯错再不会超过提醒的次数,再不需要打,只有两三个孩子自制力比较差,打得多一些。两周之后,整个课堂氛围都专注起来,也基本不用再打了。(当然,戒尺是永远不能丢的,因为孩子的情况是变动的,这个情况下去了,可能另外的情况又会出来,老师是要帮助这些孩子把身上所有的不好的习性都尽量改掉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注:实践下来,需结合上下文细看。我支持有方法的光明磊落的体罚,且需和鼓励同时进行。对于没有方法的,个人情绪化的体罚我持反对意见。特此总结说明,以免产生误导。)


转变——快乐和感动

我所见到的是,两天时间,孩子立刻就改变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我之前不曾见到的。孩子们开始喜欢上中文课了,从面部表情和上课情绪我都可以觉察到,且开始对我有了如“妈妈”般的爱,越来越喜欢黏我:

见到我时从之前的无视变成了展开最童真的笑颜,并很礼貌向我鞠躬问好,这样的改变。会突然理出一份小小的珍贵的英文资料送给我,“刘老师,这个我很喜欢,我想送给你。”会在我倒垃圾的时候大喊“刘老师,你等一下,我来帮你倒。”吃饭时,主动帮我擦桌子;以前对我有棱有角的态度,变成了温柔的小女孩的撒娇;出去跑步,也会给我带回一大把从山里摘回的树莓,“刘老师,这个给你吃。”然后拥抱我,亲亲我……

5月5号我扭伤脚了,孩子们都很关心我,主动帮我很多忙,每一次见到我都问问我的脚的情况,然后说,“刘老师,你的脚要快点好起来。”在扭伤两周以后,我可以扔下拐杖了,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刘老师,你好啦!”“刘老师,你可以不用拐杖啦!”“刘老师,不会再疼了吧!”


摘录一段我的记录:

今天第一节课下课后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希望和你们一起读,希望和你们一起包本,来,给老师一个拥抱吧!”孩子们很开心自主排好队,然后一个个扑到了我的怀里,有小孩子个儿不够就用力扑过来直接双臂环着挂在我的脖子上。孩子们很开心,我也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2016年5月9日)


数不清的幸福时光,多到无法记录,以致于后来我总有这些孩子“好像是我生的似的”这种感觉。

4月出效果,老师的威信树立起来;

5月读书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很喜欢上中文读经课了,不再害怕包本,也不再觉得文礼书院很遥远,有了要包本30万经典进文礼书院的心;

到了6月,各方面都比较稳定了,基本我的眼神和要求已如班规一般,也有了戒尺的效果。

而且从5月初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情况出现,就是每一节课下课前10分钟,我会让大家停下来做眼球操加眼保健操,下课的时候,我要用力拍手,大家才听得到,然后说,“好了,孩子们,我们停下来做眼保健操了。”立刻就有孩子问我,“老师,我先把这章读完行不行?”每一个孩子都有问过我,这是一直延续着的事情。

课堂上的改变立刻延伸到了生活中,孩子们之间吵闹争执的事情少了很多,且礼貌了很多,“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这类词我走过听到得越来越多,也看到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吵架的事情越来越少。改变同时也延伸到英文读经和家庭读经。

在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鼓励,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每一节课后我都会总结课堂,予以鼓励,也分为三种:课中鼓励、课后鼓励和私下鼓励。

课中鼓励是:一是大声说出某某读得好,课堂氛围立刻被带动;二是走孩子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摸摸头,告诉他说,“你读得很好!”

课后鼓励是:点名表扬谁读得好——“我们为他鼓掌”;或者说谁虽然被打了手板但是后面都读得很好——“我们为他鼓掌”;谁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我们为他鼓掌”;谁这节课比上节课读得认真——“我们为他鼓掌”。原则就是哪怕他后一分钟比前一分钟读得好也予以鼓励,并且我时常表示对他们可以全日制读经的羡慕。(到了后来,我要全班一起表扬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私下鼓励是:每一个孩子我都有谈话,告诉他哪些时候读得很好要保持,告诉他我很喜欢他,然后拥抱他。

第一个月两周时间,我每一节课都不坐下,满教室活动提醒记过,该打的时候毫不留情。基本上打过一板子后,几个孩子都不会再超过允许犯错的范围,还有几个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打过几次后也将习性纠正得差不多了,然后我们班又加入了3个比较难管的孩子。

孩子们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越来越满意,课堂氛围变得温和而快乐。而且孩子们开始在意我的感受。我们的课堂结束语是“老师快乐”“同学们快乐”,当我说到“同学们快乐”时,有孩子问,“老师快乐吗?”我说,“我很快乐。你们快乐吗?”孩子们乐开花一齐说,“当然啦!”


没有一个不好教的孩子

后面的课堂总结又加入了“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德行教育,并表达我对他们的爱,他们也纷纷表示爱我就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此较细碎,便不做细致描述了。)

故没有不好的孩子,孩子们是不太有是非观的,也不太能分辨哪些好和哪些不好,习性太多的孩子是因为父母和老师等未以严格的要求和明令的规矩去建立他的是非观、价值观,去促进他实现自我要求、自我进步。

后来发现孩子们自读有错别字的问题有点严重,和朋友交流后觉得是缺乏正音环节,虽然我会走到身边去听并纠正错误,但是确实精力有限。听说文礼国际学校的孩子使用读经机正音,我一拍即合便也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一台读经机。使用效果非常好,错别字和不清楚的发音都得到纠正。后来又加了一或两台,让孩子预听中文、英文。

关于读经机也摘录一段:昨天发现一台读经机对他们不够用了,今天又马上发现他们读书跟玩似的了,读得越来越快,背诵的也越来越快,我分配的日量也赶不上他们的速度了,而且要求随时随地带着读经机。


分享三则:

早上说到加买读经机,然后问要白色还是黑色,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因为之前的是黑色。双包胎弟弟说,“我要黑色。”哥哥说,“我要白色。”一个女生说,“要白色,一黑一白,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女生在当天下午对我说,“刘老师,我觉得自从你来了以后,我背书就跟背台词似的,很舒服。”)

下课前我说,男生要做“谦谦君子”,女生……还没出口,双包胎弟弟说:“窈窕淑女!”

中午吃饭时,一个孩子给我看她的读经机,吃完后叫住我,“刘老师,这样随身带着听才完美。”然后眯着眼睛笑成一朵花。(2016年5月13日)(4月份的时候听读经机就睡不着的她,到了5月份告诉我,她晚上不听读经机就睡不着了。)


5月我的脚扭伤不能正常行走的那段时间,我就担心他们会不会又管不住自己了。后来在我依靠拐杖行走两周的时间里,发现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自我管理。

另还有就是调整了作息,将原来4节课,每节课70分钟,变成了3节课,每节课2小时,减少课时,增加了读经时间。在这样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孩子们反而觉得轻松了,因为专注读经的时间由之前的30分钟变成了约1小时20分钟。再到5月下旬,我基本上就只需要巡视了。

然后又将小班一个孩子调了过来,我们班就10个学生了。


见证包本

4月份纪律虽然纠正了,但是背诵的效果没有太大的变化,教授建议我更改读书方法,每日定量完成任务。(2014年底开始读《古文选》,每月完成3000字到4500字的背诵量,大约4—6篇文章,月底录像,不一定都能完成,直到2016年5月也没有读完。)

5月初在更改作息的同时也一并更改了读经方法,不再规定月量,也不再短篇录像。定日量,随情况调整,有的孩子背诵,有的孩子读。读经和背诵状况有了一个很直接的提升,孩子们再没有觉得读经和背诵很痛苦了,而且会主动要求补课。

5月中旬,考虑到这些孩子都没有包本,若第一本包4万多字的《古文选》太过困难,便给五个孩子换了《学庸论语》,另外四个孩子读完《古文选》最后一部分然后准备包本,最后剩下一个孩子《孟子》背了一半不到,我让她每章20遍往后读,读完100遍开始通本读。

摘录几段我的记录:

今天是实施新作息和新教学方法的第十四天,我们班的孩子们都有了很不错的进步,尤其是双胞胎哥哥简直就是突飞猛进了。从每日提前完成新课读书任务开始,到主动要求背诵,一天背得比一天多,从300字到500多字,再到600字,背到600字时,我想着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料第二天他又背下1000字,令我欣喜不已,又不曾想他隔日又惊人的拿下1300字,很流利,这几日都基本零错误。原来300字对他来说都困难,即便背诵下来不够流利,也可能需要提醒。我是担心他有压力的,所以每天都告诉他,先温经,剩下的时间想读就读,想背就背,背的话也不要求具体背多少。

《古文选》全书的新课还剩最后一篇文章,约2300字,跟着读经机读一遍也得16分钟,因这篇文章他之前读的遍数比较少,所以我今天让他温经以外,再将此文读20遍,不要求背诵,读完差不多花了5个小时,我们的中文读经是6小时每天,他读完后告诉我他可以尝试背一点,我说好,过了一会他来找我背,又背下了差不多600字,零错误,回去后又继续读,下课时他问我,他可不可以补课,他还想再背一些。我说好,你想补就补。

我们晚上的英文读经课结束后原本是书法课(或说文解字),他是很喜欢的。他马上就要完成全部《古文选》的新课内容,然后准备整本通读后包本录像,这将是他的第一本包本录像,意义非凡。最近这个孩子见到我就很开心想黏着我,我得赶着他说,你出去玩,你多去看看绿色。我现在切实地明白了孩子是活的,是灵动的,是会有无限可能的,吸收力的上限在哪里我们也不可断定。我相信这些孩子们还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也相信老实大量读经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成长与收获。时间匆忙,且零碎记录一下,有时间会整理成文。(2016年5月23日)


新课开始到今天,是第十六天,双胞胎哥哥已完成6200字的背诵量。今天下午将最后一篇文章2300字的连背完成,便立即进入包本通读阶段。我前几日还在考虑他是否是爆发性的,这几日发现他的状况已经比较稳定了。后面的背诵依旧快且稳且多,基本零错误。还有一点非常大的进步是,他会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了,我每天晚上备课给每个孩子分配第二天的读背任务,在他们的任务本上面写好,双胞胎哥哥这两天的任务是他自己分配的,然后过来问我这样合不合理。(2016年5月26日)

(进入《古文选》的包本通读后,6月16日他来告诉我,前面的20篇文章,他感觉读着读着就理解了,11岁。之前孩子们都是告诉我“读着读着就可以背了”,这一次我倒是有点错愕,又惊喜又不知该如何反应。后来教授回复,“这是当然的事啊,他理解,是自然的,只要不是强迫他理解,只要不鼓励他理解,他在自然情况下的理解,不会妨碍他的背书,反而会背得更好。”)


每节课下课时都会总结课堂予以鼓励,交流沟通,今天说到“吾日三省吾身”,孩子们就异口齐声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说到做“温良恭俭让”的孩子,孩子们又是异口同声。

说到对父母的爱,孩子们雀跃地分享起来,说到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们纷纷说爸爸妈妈外婆都不要的。

说到要感恩父母,说到母亲怀胎十月不易,说到父母养育之恩,说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说到做家务这些事都是应该父母来做吗?我们不是为了父母……孩子们接道:“是为了自己。”我补充道“也为了家”。

和孩子们约定,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要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又说道最近大家的进步,大家的专注力变好了,一节课下来基本不需要再怎么提醒了。

问到“老师严厉吗?”

孩子们纷纷摇头,有孩子说“以前那是因为我们以前读书不认真呀”。

问到“老师温柔吗?”

女孩子说:“超温柔的。”男孩子则默默点头。

说到“爱老师吗?”

孩子问:“是像妈妈的那种爱吗?”我说差不多吧,孩子们说“爱!”

说到“觉得老师爱你们吗?”都说,“爱呀!”,“当然啦!”

我说:“是的,老师爱你们。对你们严厉是因为爱,也因为爱而严格要求你们。你们进步了,你们自己觉得开心,老师更开心,老师开心了,你们也开心。我希望你们每一天都开开心心,老师也会因你们开心而开心。你们给了老师很大的信心,老师也会把信心传递给你们,你们会越来越好,老师会越来越有信心。”(2016年5月26日)


由于对于如何包本还有盲点,所以6月初去了一趟文礼书院,再摘录一段我的记录:此次文礼书院之行,收获颇丰。无论是聆听教授的教诲,还是请教文礼国际学校谢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对于我的建议,还有子弟学堂贾秀芬老师对于包本的建议,书院班辅导员陈桂林老师根据解经简单剖析包本的意义,昨晚与怀仁老师简单的交流,以及大家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台湾大谦张丽华老师的教学模式,令我信心倍增,还有提到蓁谦学堂的教学模式,黄河孔子学堂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对于我的盲点和迷惑点都有了很大的帮助。预经、背诵、温经、包本的必要性,为后面解经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老实大量的必要性。

此次书院参访,与2015年元旦北京几个学堂的参访又很不同,当时在《读经》杂志工作不到半年的我只是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想要了解学堂的学习和生活,当时对于“老实大量”和“蒙朴吟”还有一些懵懂,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只觉得自己就是应该坚持“老实大量”。记得当时伯毅老师问我此行原因,我答不出来,伯毅老师说,“因为你有热情。”大约也就是这样的热情吧。后来一年多的编辑工作,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3月曾在蓁谦学堂的生活则完全激发了我想要老实大量读经的信念,没有教学经验的我开始尝试当了一名陪孩子读经的读经老师。

此次书院参访则是自己在老实大量参与教学两个月且小有成果之后的一次学习之旅,带着很鲜明的态度和很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来。回程细细品味教授所说的要坚信“人性是光明的,是向上的”的话,还有谢巍老师说的“教育没有对错之分,但教育方式确实存有高低之分”。细细想来,无论是体制教育还是读经教育,哪一个老师家长不都是为了孩子呢?尤其是读经老师们和家长们,需得有很强的信念和很坚定的决心才能将这条路走到底,因为大众教育的压力,社会世俗的压力。回去之后,除了将所收获的立即实施教学以外,自己还要老实大量的学习理论和老实大量的读经,唯此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既能有效推广又能有效教学的老实大量读经的“阿猫阿狗”。(2016年6月6日)


回到学堂后,便让所有的孩子开始通本读了,孩子们立刻觉得更加轻松了,我也觉得更轻松。大道至简,应是如此。过了几天又调整了作息,增加了1小时的中文读经,现行课程是7小时中文,1.5小时英文。并将下课的结束语改成“老师幸福了”和“同学们幸福了”。当我问孩子们是否幸福时,孩子们快乐地大声地告诉我“幸福”的时候,我也很幸福。

当我让孩子们总结自己的进步时,孩子们七嘴八舌起来,“以前我特别讨厌中文课,现在有点喜欢了。”“我觉得自从刘老师来了以后,我就喜欢上中文课了。”“以前我完全不想上中文课,不想读书,现在觉得自己很认真,觉得老满意了!”“我觉得自己读得越来越快了!”“很开心,上课越来越轻松。”……

整个实践过程中,增加了读经时间,让孩子们尽其可能的老实大量,是提升孩子幸福感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对于所有的读经学堂都适用。我们班和全自读班共用一个教室,中间有堵墙隔开,前面是连通的,我们实行一个作息,4月是4小时40分钟的中文读经(70分钟一节课)、70分钟的英文读经(一节课),5月是6小时的中文读经(2小时一节课)、90分钟的英文读经(一节课),5月是7小时的中文读经(1小时早读,另2小时一节课)、90分钟的英文读经(一节课)。

从包本录像来看,效果出来的非常明显,全自读班的几个年长的孩子定力很好,包本最多的一个孩子2015年包本了《佛经选》和《孟子》,待我来时,即2016年4月22日包本了《老子庄子选》,增加读经时间后5月28日包本了《学庸论语》,6月再加一小时后开始温经(以前包过的),6月27日包本了《易经》。这个孩子读经8年,现年14岁,定力已经很好了,中文经典20万均已读过300遍左右。

另外的一个女孩子年少1岁,读经也很多年了,定力也很不错,读经状态也好,5月18日包本了她的第一本经典《古文选》,6月27日又包本了《学庸论语》,也是建立在已经读了300遍左右的基础上。

还有一个男孩子,年最长,15岁,2015年元旦进入《诗经》的包本,5月24日完成包本录像,6月26日又包本了《学庸论语》,也是建立在已经读了300遍左右的基础上,7月准备包本《老子庄子选》。

而我们班的这10个孩子从8岁到12岁不等,读经2年到10年不等,但是都没有包本过,且读得零碎,7本中文均未完整从头到尾读完过,更换《学庸论语》的五个孩子除了一个孩子在7年前(4岁)差不多读完过,一个孩子在两三年前读过(没有读完),其他三个孩子一个读了《大学》和《中庸》,一个只读了《大学》,一个7年前读了《大学》和《论语》中的“学而第一”“为政第二”,且都是在几年前,全忘光了。

5月15号、16号分别开始读《学庸论语》,几乎是从零开始,跟读经机读,除了读了10年的那个孩子在5月底读了20遍就可以不再使用读经机了,在6月一共读了102遍,其余的孩子基本都使用读经机读到了6月下旬,最多的一个读了65遍。而读《古文选》(4万多字)的孩子,除了一个孩子是5月16号开始通读的,但是前面全忘光了,也是跟读经机读,一天2遍都读不到,6月中旬开始自读,从2遍往上加,到现在一天可以读4遍,到月底读了67遍。其他孩子脱离读经机的时间则晚了大半个月,所以读的遍数更少。读《孟子》(3万多字)的那个孩子也差不多是6月开始通读,读了106遍。所以在此基础上,根本就不可能包本。(注:学堂1号—7号为放假时间)

(虽絮叨得还挺多,但实际操作起来会比我文中要更繁杂,比如5月下旬我可以正常行走以后到6月上中旬之间,我每天巡视所步行的量达到一万多步;每一节课下课后的课堂总结基本不停,鼓励不停;处理孩子们之间发生的问题,我小心谨慎……)


幸福读经的密码

最后,回归到本文主题,总结一下“幸福读经”。我所理解的“幸福读经”是建立在老实大量读经基础上,通过严格和鼓励让孩子们从读经和背诵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被爱的喜悦感。孩子们幸福了,老师也会幸福,如此良性循环,共同幸福。

愿如此老实大量,幸福一生!

本文作者(2015年照)

“阅读原文”处链接的一个视频,可能会让您重新找回您教育的理想!希望您莫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